第684章 一文写愁(1 / 2)

第六百八十五章一文写愁

听闻纯青的话,她转头含笑说道:“士承治理有方,若是夫君泉下有知,也定然会为之欣慰的。”

谈及亡人,纯青不由一叹:“义兄无论才识还是品德皆高于我,若是他尚在,想必早已为长老会守牧一郡了。”

邹夫人摇头说道:“士承过谦了,士承之学识,想当初,夫君也是颇为称赞的。”

纯青笑道:“嫂嫂不必安慰青,青自知自身斤两,本想着若是后人争气,我也可安心颐养天年。”

“唉。”纯青叹了口气,接着一指楼下的纯子良说道:“可这逆子,文不成,武不就,在县里沦为笑料犹不自知,偏偏是我纯家独苗,我在世时犹能照料他三分,若我去了,当不知如何是好。”

“…”林夫人安慰道:“士承过虑了。”

“算了。”纯青挥挥手道:“不说这些扫兴之事了,算算时间,这便开始吧。”

……

一楼,逐渐有侍者端出桌椅及笔墨纸砚,这是给前来参与文会的年轻学子所备。

而在几处楼梯口,各有侍者随侍在旁,若学子有所佳作,他们自会将其呈给二楼处的贵人们观赏。

这些贵人,对于众学子在传名上的助益极大。

而名气便是如今想进入长老会的一大途径!

这么算起来,也不怪无方界本土人族自暴自弃,甚至于他们还挺享受这种生活。

备战长达万年,如今既然有了和平的日子,这些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的得失了。

故而,所有本土人族都在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堕落下来。

也因此,一些寒门子弟,即使再不屑世家大族,对文会之事依然趋之若鹜。

究其原因,依旧离不开“名”这一字。

“诸位,此等文人雅事,不知何人愿意出题。”纯青笑着看向聚集在周围的官绅,说道:“我历阳县的这些才子们恐怕都快等不及了吧。”

“自然是县令大人先请。”

“是极,是极…”

“县令大人勿要推脱。”

一群人纷纷开口。

“那在下就厚颜了。”轻笑一声,纯青凝神思索片刻,然后运笔,留下一字于白纸之上。

是一“愁。”字。

立马就有侍者接过,在回廊处挂了出来。

于是,众多学子惊讶发现,以往大多是以情或景为题的文会,今年却是改为了以愁为题。

心有疑惑之余,不免暗中猜测,莫非县令大人有何愁心之事?

他们自然猜不到,这个纯县令为了自家那个不成器的儿子,愁到了什么地步。

“开始了,开始了。”

一楼,正在与梅儿闲聊的邹如意忙拉过宋守仁,指了回廊处的白纸,有些诧异的说道:“怎么变了,以往大多是以情或景为题,怎么偏偏今年却变了。”

邹如意苦着一张小脸,说道:“坏了,昨晚还在帮你压题,本想着今天……”

宋守仁看向邹如意,欲言又止。

原来,昨晚你死活不肯走是在给我押题?”

他无语了片刻。

片刻后,宋守仁突然想起一诗,不知是何人所作,但却切切实实被他记在了心里,也很符合他的心意。

于是连忙铺开纸张,提笔写了起来。

写下一诗自然花费不了多长时间,写完后,抖了抖纸张,看向邹如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