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晚两人住下,第二日一早就去给谢氏夫妇扫墓。
把墓地的杂草清除了一番,两个人摆上贡品和香烛,又烧了提前叠好的元宝。两个人扫墓格外安静,谁也没有对着墓碑说话的意思。林雨时几次偷偷去看谢瑜扬,只见他神色凝重一双眼睛默默看着墓碑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大约有什么话,都在心里对谢氏夫妇说了吧。
对于谢氏夫妇,林雨时心中还是很感激的。若不是有他们两人,只怕她早就一命归西了。
因此,她在一旁默默烧着纸元宝,耐心等着谢瑜扬。
东西都烧完,谢瑜扬这才仿佛回神了一半,道:“回去吧。”
他说着站起身,大约是跪久了的缘故起身的时候他不由自主晃了下,林雨时连忙扶住了他的手臂,有些担心:“大哥?”
谢瑜扬摇摇头,“没事。”他说着笑了下,“就是脚有些麻了。”
林雨时这才松了一口气,看着谢瑜扬忍着脚麻,表情扭曲地走了十几步这才缓了过来。两人结伴回家,远远的就看到家中炊烟袅袅,偶尔遇到村中的人也都热情的打着招呼。
谢瑜扬神色有些恍惚,半响才道:“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吗?”
林雨时如何不记得。想起两人初见时的场景,林雨时不由露出了些许的笑容。当时她和谢瑜扬两个人各自戒备着对方,却又不得不相依为命。
如今一转眼多年过去,她与谢瑜扬都成亲一年有余了。
谢瑜扬伸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,低声道:“雨时,我们要个孩子吧?”
林雨时感受着他炽热的掌心,没有回答只轻轻回握了过去。
因为许久不曾在家中住的缘故,家里一应东西都不齐全。扫墓祭祖之后,两人还是搬入了庄子里去住,也免得惊扰了左邻右舍。
林雨时还顺带去看了一眼今年第二季的土豆。
有别于梧州庄子里的土豆被林雨时消耗了一小半,柏杨村庄子里的土豆在收获之后就又开始育苗了。侯尚俞之前念叨了许久的产量万斤之类的话,在这里倒是真的实现了。
耿滕看着那足足三亩地的土豆秧苗,神色间颇为激动。
“按照之前产量对比,这三亩地的土豆,两个月后的收成最少也要在一万斤!”耿滕说着双手握紧,神色间带着不少的唏嘘:“这土豆要是种开了,不过一亩地的产量就能够一家三口一年的口粮了!若是当年有它,也不至于会饿殍遍野……”
林雨时知道他说的是几年前大旱之年的事情,能有如今这个庄子,还是当年她听了谢瑜扬的话把手头所有的余钱,甚至是卖火锅底料的钱都换成了粮食。
也是因为她没有半分迟疑的缘故,才能在荒年救下一些人。
林雨时看着眼前的土豆秧苗,轻笑了声:“放心吧,再过两年,它就能够如同玉米一般,在各地推广种植了。”
土豆和玉米都属于产量大的作物,虽然不如米、面更受欢迎,但是对于当下这个社会来说,很多人实际上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。只要能吃饱肚子,就足够了。
转眼就是端午节,前一天晚上林雨时就把糯米泡上,还准备好了咸蛋黄、腌好了肉,红豆、红枣、花生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用不同颜色的线绑不同口味的粽子,林雨时带着香茅和香草,还有庄子上的妇孺一起包粽子。因为是过节的缘故,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林雨时准备的,也算是犒劳这些年庄子里的农户的辛劳。
一锅锅的粽子很快就被煮了出来,咸的就是鲜肉和咸蛋黄,还有鲜肉咸蛋黄三种。甜的也是红豆、红枣、花生,还有几样都混合了的。
最受欢迎的自然是鲜肉和咸蛋黄的,甜的可以沾糖吃,因此下得也颇快。
林雨时把煮好的粽子各种口味都挑出来几个好看的,看着还忙碌的众人只笑了笑就偷偷溜了。她还准备了一小壶樱桃酒,另外还卤了烧鸡,做了些点心。
把这些都在篮子里放好,再装些果子,林雨时就去叫了谢瑜扬,两个人约好了去山上野餐。
山上还有些凉风,林雨时寻了个相对平坦,视野好的地方,把篮子上面盖着的毯子铺开坐下,然后把东西一样样拿出来,“大哥先尝尝粽子味道如何。”
谢瑜扬就坐在一边看着她快乐地忙东忙西,听到这话就伸手捏了一个红色线绑的粽子,解开之后咬了一口,里面带着丝丝的甜,是红枣的。
“好吃吧?今年的红枣我特意要求先去了核,免得吃到一半还要吐核,麻烦。”林雨时笑眯眯地说,也挑了个红枣的吃。